|
ETF(上篇)一、什麼是ETF?為何投資ETF?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簡稱,它在中國內地被譯為“交易所交易基金”,在香港被譯為“交易所買賣基金”,在台灣被譯為“指數股票型基金”,它是交易所現貨市場的一種投資產品。 ETF是一種投資於一籃子證券或商品以緊貼基準指數/商品表現,讓投資者可投資特定的市場/投資組合而非單一股票,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自由買賣的開放式股票基金。大家可以把ETF理解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共同基金(Mutual Fund):發行機構把不同的股票買來,匯合到一起形成共同基金,然後再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拿到股市上賣,它們就成了可以自由買賣的ETF指數基金。你買一支ETF就相當於購買了這個指數的所有成份股,達致投資組合多元化及符合成本效益的好處。 二、ETF有什麽種類? ETF可分爲“被動型”和“主動型”兩類。被動型ETF跟蹤相關指數/基準走勢,所以又被稱爲跟蹤指數ETF。主動型ETF通常由基金經理選擇和決定所投資的金融產品,主動管理相關的投資組合,以實現其投資目標。 三、ETF具備哪些優點? 1、投資品種多 ETF種類繁多,隨著港股/美股市場的不斷發展,越來越多的行業/主題ETF湧現出來,如科技ETF、金融ETF等。這些ETF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細分化的投資機會,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在某些特定領域獲取更高收益的投資者。除此以外,港股市場還為投資者提供了跨市場的投資機會,如針對中國内地與香港互聯互通的區域ETF,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在不同市場尋找多元化投資機會的投資者。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在亞馬遜證券購買港股ETF,從而像購買普通股票一樣去投資大宗商品、貴金屬、貨幣等。 2、投資风险低 ETF不會退市,不會暴雷。因爲ETF是持有一攬子股票,可能會跟行業或者大盤一起漲跌,但是其中的單隻股票暴雷,對整個ETF的影響有限。ETF跟蹤的是“大勢”,比較適合中長綫投資者,他們通常沒有精力研究各種公司的業績,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投資組合因為突發事件而大起大落(持有個股會時常發生這種現象)。這樣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幾支流通性好的ETF,在股市觸底后買進,等大勢逆轉後拋出,每年的交易次數不多,風險相對較低。 3、入場門檻低 ETF的單份份額價格很低,大多在幾毛到幾塊之間。投資者只用幾百塊也可以購買到ETF,有利於投資者長期定投,積少成多。ETF以每手為買賣單位,適合各類型投資者資金需要。 4、交易費用低 港交所2月13日起免徵所有ETF印花稅。而且ETF通常采用被動管理策略,不需要進行頻繁的交易或主動研究選股,其管理費用相對較低。 5、交易流動性強 ETF在交易所挂牌買賣,投资者可以像交易單個股票、封閉式基金那樣,在交易時段内隨時直接買買ETF份額,流动性强。 6、信息透明度高 ETF追踪的基準指數一般都為公開及具知名度,投資者可輕易取得這些基準指數的相關數據。這種透明度使投資者能夠更好地評估風險和回報,并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。 7、槓桿ETF可多倍做多或沽空 如果不滿足一倍槓桿,你還可以投資兩倍、三倍做多或者沽空這些指數的ETF,這樣就為不能利用保證金進行槓桿交易的投資者提供了多倍槓桿。當然加槓桿後風險性也會加大,某些槓桿ETF的波動非常大,如不是擅長日內交易的專業投資者需要謹慎。 四、ETF交易舉例 1、做空 假如你看空國企指數,你可以買入做空國指ETF,其波動與國企指數相反,未來國企指數跌的越多,你賺的就越多。 2、對冲 假如你手中持有若干恆生指數ETF,長期看能否突破並不明瞭,而你已經有了一些盈利,並想保全盈利,這時你可以買入做空恆指ETF,對冲風險。如果未來恆生指數上漲,那麽你恆生指數的盈利增多,如果下跌,那麽你做空恆指ETF將盈利。 3、槓桿 相對股票而言,ETF的波動較小,投資者可能會覺得ETF的盈利比較少,但其實有些ETF本身自帶槓桿。 所以當你十分看好某支ETF時,就可以買入高倍數的ETF,這樣即便不能利用保證金進行槓桿交易,投資者也能進行槓桿投資,擴大收益。 五、ETF是如何追踪相關指數的表現? 大部分ETF透過以下3種策略去追踪相關指數: 全面複製策略: 基金經理會按基準指數成分的比重投資於該等指數股分。基金經理可以緊貼地複制基準指數的表現。這種複制策略的好處,是令ETF達致最準確追踪;缺點則是成本及交易費用較高,特別是當指數成分股眾多或較不流通時。 代表性抽樣複製策略: 這個方法較常見於指數成分股眾多,而未能全數複製所有成分股的ETF。基金經理會建立一個和基準指數擁有差不多回報、風險、市值、投資特點的投資組合。採用這個策略的ETF,由於組合持有股份較少,所以成本較前者低。但因不像全面複製策略般緊貼指數,故或會有一定程度追踪誤差。 合成複制策略: 利用這種策略的ETF,並不一定直接持有成分股,而是透過運用衍生工具如股票掛鉤掉期,以達致低成本而能追踪表現的效果。基金經理能從股票掛鉤掉期發行者獲得準確無誤的基準指數的表現, 從而確保基金能得到近乎十足的表現及低追踪誤差,但對手風險、估值風險及流通性風險,均較前兩種高。 |